2021年10月27日,渝北校区初一初二地理组围绕着“探究长效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这一主题在阶梯教室四进行了联合备课,由渝北校区初二年级的钱仁孟老师和初一年级的何玲娜老师分别授课《赏诗学理》和《大洲和大洋》。
钱仁孟老师先播放了八中学生为主角的自制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发出提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指的是什么?播放水循环的视频及学生自学,讲解了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海洋。钱老师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得到不同的任务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讲授了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上中下游的特征、水电站分布等基本概况,分析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钱老师联系再次开头的诗让学生思考黄河之水奔流到海有没有复回?两位学生上讲台贴、画出水循环的过程,钱老师则动手模拟了水循环主要环节。最后,钱老师播放了黄河的宣传片,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何玲娜老师以神舟十二号飞船航天员汤洪波在飞船上拍摄的地球作为导入,想象外星人和汤洪波的对话,引出“地球”还是“水球”的疑问,让学生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地球的海陆面积比例,再通过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水半球和陆半球的比较得出结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接下来,何老师带着大家了解了世界上比较重要的海峡、大陆、半岛、岛屿,通过联想记忆、口诀等方法带着同学们记忆了七大洲的面积排名、轮廓、分界线和大洋的面积排名等。最后让学生看《带你去旅行》的歌词,找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寓教于乐,教学效果明显。
课后,黄燕老师和张莹老师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点评。黄燕老师表示两位老师的课堂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比较完美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根据知识留存率金字塔,单纯听讲属于被动学习,知识留存率只有5%。而如果讨论、做实验则属于主动学习,留存率能达到50%以上,从而达到长效教育的目的。二位老师都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完成了实验,让学生动起来了。张莹老师点评时表扬钱老师重新梳理了课本知识,让课堂围绕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分小组分环节探究地理问题,架构清晰。张莹老师还表示何玲娜老师让学生听歌、找歌词错误的方法也很新颖别致,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惧权威的意识。
最后,三位老师就长效教育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实践展开了充分讨论。追求短期的有效与高效,使得学生取得分数的同时,在综合素养、人格完善、习惯养成等方面存在问题。长效教育的内涵体现在学生培养上要立足终身,教师发展上要立足长远。长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各方面都发展起来,培养他们会学习、探究的方法以及核心素养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本次联合备课深入践行了长效教育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渝北校区初一初二年级的地理教师备课充分,评课精准,充分展示八中老师的综合素质并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